大型多媒体合唱剧《聂耳的歌》上演 多维度沉浸式体验聂耳的音乐人生

10月14日晚,大型多媒体合唱剧《聂耳的歌》在中央歌剧院剧场上演。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指挥家李心草携手指挥系教授金野,共同引领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黄训国等校内外师生表演团队,以及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强强联合,将聂耳不朽的音乐作品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震撼人心的交响合唱与感人至深的音乐力量感染全场。

听觉、视觉等多维度沉浸式感受聂耳的一生

《聂耳的歌》由中国音乐学院出品,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制作,以聂耳生平为线索,巧妙地将戏剧与音乐作品相结合,通过舞台手段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凸显合唱艺术的新型舞台剧。舞台上,从听觉、视觉等多维度建构了特定的音乐历史情境,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式地感受聂耳的非凡经历。

在剧中,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黄训国饰演了聂耳这一角色。对于黄训国来说,这次演出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他不仅演唱聂耳自己创作的歌曲,还要完成大量的台词,“因为我不是学话剧的,在很多时候我需要站在话剧的角度来完成这部剧,对我还是挺有挑战的。”

在舞台上,黄训国以其深情的演绎和动人的歌声,将聂耳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他带领观众走进了聂耳短暂一生的音乐创作和辉煌故事,让观众在光波流转中感受到了聂耳的热情、挣扎、希望与执着。黄训国的表演不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更让观众在心灵深处受到了触动。

除了黄训国的精彩演绎外,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指挥家李心草与指挥系教授金野联手执棒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为观众带来了震撼人心的交响合唱。

“全剧都是用的聂耳生前所创作的歌曲和器乐作品作为主题,把他的一生当中的创作容纳在短短的一部舞台作品当中。我们把这些创作有机的放在一起,通过现在的编配手段将它们重新演绎。”金野表示,“对于当今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剧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短短90分钟的时间里可以了解聂耳的一生。”

聂耳的音乐作品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在演出现场,交响乐团与合唱团默契配合,将聂耳的音乐作品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全剧以聂耳生平首个作品《口琴曲》的旋律贯穿,经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作曲家胡廷江与作曲家黄凯然采用交响化的作曲手法全新创编,使之既不脱离聂耳原作,又使其焕然一新。从《卖报歌》到《毕业歌》,再到慷慨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每一首歌曲都抒发了浓郁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韵。雄壮的旋律和坚定的节奏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风貌,更激发了每一位在场者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

“舞台上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位置,我们留给了乐队,因为我们觉得音乐是聂耳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们音乐戏剧里面所有戏剧感的来源。那么它的声音的传达和合唱声音的融合,是我们在设计之初最先考量的东西。”导演沈亮表示,这部剧虽然不像歌剧那样复杂,但也是有挑战性的。“它不存在非常贯穿性的人物咏叹调,其实就是聂耳歌曲本身的一个串联,通过聂耳的作品来串起了他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歌曲本身作为戏剧性是有难度的,那么我们在二度的器乐的编排和改编上,两位作曲老师也在聂耳的音乐基础之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我们指挥团队和乐队的现场演绎,也给我们现场的歌唱和表演非常大的助力。”

在舞美设计方面,《聂耳的歌》同样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主舞台背景以多层次的模块设计形成了一种向心而聚的强烈视觉吸引,使得舞台空间与历史空间深度契合,让观众更能切身感受到聂耳的热情、挣扎、希望与执着。光影相生、环环交错的舞台效果不仅烘托了音乐家聂耳崇高的英雄形象,更引领观众进入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艺术时空。

此外,该剧的服装设计与人物造型设计也匠心独运。设计师们提炼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痕迹,同时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复古时尚元素,成功地展现了聂耳为代表的时代青年们的昂扬风貌与坚定追求。

该剧将于10月15日继续上演。

图/中国音乐学院供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乔颖

Tags: